主办: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中国药学会
ISSN 1672-9188   CN 31-1939/R   SLYHAA

过刊目录

  • 全选
    |
    医药专论
  • 医药专论
    谢晓恬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是一种严重的血液病。对于不具备全相合同胞供体(MSD) 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 治 疗条件的患者,免疫抑制治疗(IST) 为其首选药物疗法。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 是有效治疗获得性再障的免疫抑制剂, 本文综述ATG 治疗再障的近期研究进展。
  • 医药专论
    赵惠君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儿童铁缺乏症(ID) 和缺铁性贫血(IDA) 发病率目前仍处于较高水平。本文在参照相关国际研究进展和中华医学 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近年推荐的《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防治建议》的基础上,结合临床诊治经验,简要归纳儿童ID 和 IDA 的早期诊断和有效防治等临床要点。
  • 医药专论
    王 苹,翟晓文*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靶向治疗因其特异性高和毒副作用小等优势,在白血病及淋巴瘤等儿科常见血液系统肿瘤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单克 隆抗体如CD20 单克隆抗体( 利妥昔单抗) 治疗B 细胞淋巴瘤,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 如BCR/ABL 抑制剂( 甲磺酸伊马 替尼) 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泛素- 蛋白酶体抑制剂治疗复发急性白血病等疗效显著的品种,以及新型靶向治疗 如抗体偶联药物等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均为临床关注热点。本文简要综述儿童白血病和淋巴瘤靶向治疗药物的临床评价及其 研究进展。
  • 医药专论
    曲奎尧,唐锁勤*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儿童实体瘤包括神经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生殖细胞瘤、骨肉瘤、视网膜母细胞瘤及脑瘤等。在实体 瘤治疗中铂类药物应用广泛,其中最主要的三种铂类药物为顺铂、卡铂和奥沙利铂。本文回顾铂类药物的作用特点及其毒 性,简要综述近年相关临床应用研究。
  • 研究论文
  • 研究论文
    陈 嘉,顾丰华,赵绪韬,刘 翔,董文心,张 渊*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文拉法辛、氟西汀及米氮平的抗抑郁作用及其与神经保护及神经营养的相关性。方法 ①体内试验,选用 CUMS大鼠模型,分析3 种抗抑郁药物对脑内神经发生的影响[ 体重、糖水摄入量、双皮质素(DCX) 阳性细胞数];②体外试验, 以L-Glu,H2O2 及地塞米松造成原代新生大鼠海马细胞损伤,评价文拉法辛、氟西汀及米氮平的神经保护作用(LDH 释放率、 海马细胞存活率);③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在原代海马细胞中,分析文拉法辛、氟西汀及米氮平给药8 h 细胞中神经营养素 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文拉法辛、氟西汀及米氮平虽均能不同程度改善CUMS 刺激造成的糖水摄入比率的降低(P < 0.05 或P < 0.01),但该作用促进神经发生无关(DCX 阳性细胞均未增加);对不同应激损伤的大鼠海马细胞,文拉法辛、 氟西汀及米氮平的效果存在差异;文拉法辛对于地塞米松及L-Glu 所致细胞损伤具有显著改善(P < 0.05),氟西汀对L-Glu 及H2O2 所致细胞损伤有显著改善(P < 0.05),米氮平仅对H2O2 所致细胞损伤有显著改善(P < 0.05);在基因芯片测试中, 以上三种抗抑郁药物虽都能提高脑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水平,但对于其他神经营养素的作用则表现不一。结论 抗 抑郁药物可能通过神经保护作用阻止或逆转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及死亡,或促进神经发生的作用代替由于应激造成的神经元丢 失发挥其治疗作用。
  • 研究论文
    刘 丽,谢晓恬*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培门冬酶(pegaspargase,Oncaspar) 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治疗中的药物活性水平与不良反应。 方法 选取我院确诊为ALL 的住院患儿21 例,给予以培门冬酶为主的VDLP 方案进行定期强化治疗。其中高危型(HR-ALL) 患儿全程使用2 次培门冬酶,标危型(SR-ALL) 患儿使用1 次培门冬酶。采用标准试剂盒(Abcam) 和酶标法检测化疗前和 化疗后d7、d15 和d21 各时间节点时的血清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 活性及其变化。观察与记录培门冬酶相关不良反应发生 率及其严重程度。对比观察接受1 次和2 次培门冬酶治疗患儿血清L-asp 活性及其不良反应。 结果 接受治疗患儿血清L-asp 活性均在治疗d7 时达到峰值,两组患儿治疗后各时间节点的L-asp 活性均达到有效抗肿瘤水平,且血清L-asp 活性组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儿均未发生血栓形成和胰腺炎等严重不良反应或化疗相关死亡,但2 次组患儿APTT 延长和骨髓 抑制程度高于1 次组(P < 0.05)。结论 儿童ALL 患者的VDLP 方案中,加用1 次和2 次培门冬酶治疗患者血清L-asp 活性 组间比较差异并不显著,且均可达到抗肿瘤的有效活性水平,但加用2 次培门冬酶的不良反应较为显著。
  • 研究论文
    潘 峰,顾爱琴,王韡旻,姜丽岩*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以铂类为基础的术后辅助化疗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 患者术后治疗的临 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117 例Ⅰ B 至Ⅲ A 期NSCLC 患者术后,分别接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以铂类 为基础方案辅助化疗( 观察组) 和单纯铂类方案化疗( 对照组) 治疗。评估治疗方案对患者无病生存期(DFS) 的影响,同 时记录两组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Ⅲ A 期患者观察组中位DFS 为29.0 个月,较对照组16.0 个月延长13.0 个月,组间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以铂 类为基础方案辅助化疗能延长Ⅲ A 期NSCLC 患者术后DFS,且安全性良好。
  • 研究论文
    黄汉忠,易星航*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双歧三联活菌制剂对肠易激综合征(IBS) 患者肠运动功能影响及其疗效。方法 收集2012 年1 月至2014 年 6 月期间就诊本院消化科门诊的IBS 患者128 例,参考罗马Ⅲ分型标准分为腹泻型IBS 组(IBS-D)、便秘型IBS 组(IBS-C) 和混合型IBS 组(IBS-M)。各组患者口服双歧三联活菌制剂治疗2 周,比较治疗前后胃肠运动功能与IBS 症状评分,评价 组间疗效差异。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较,IBS-D 组患者治疗后直肠静息压(RRP)、最小抑制容量(MIC)、直肠顺应性(AC)、 排便窘迫阈值(DDT) 和最大容量感觉阈值(MAST)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肛门内括约肌静息压(AISRP) 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IBS-C 组患者治疗后RRP、MIC 和MAST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ISRP、AC 和DDT 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IBS-M 组患者治疗治疗前后AC 和DDT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RRP、AISRP、MIC 和MAST 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本组128 例IBS 患者经双歧三联活菌制剂治疗后各亚型分组平均IBS 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差异 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IBS-D 组治疗有效率为82.2%(37/45),IBS-C 组治疗有效率为77.4%(41/53),IBS-M 组 治疗有效率为76.7%(23/30),IBS-D 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IBS-C 组和IBS-M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IBS-C 组治疗有效率与IBS-M 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歧三联活菌制剂能够改善IBS 患者肠运动紊乱,减轻患者腹部 不适症状,各亚型治疗反应各有特点,其具体机制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
  • 研究论文
    方 建,李晓晖,陈文武*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舒肝解郁胶囊对脑卒中后抑郁(PSD) 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和5- 羟色胺(5-HT) 水平的影 响。方法80 例PSD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0 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临床常规治疗和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 加用舒肝解郁胶囊,一日2 次、每次2 粒( 每粒0. 36 g),口服治疗6 周。比较治疗前及治疗第4 和第6 周汉密尔顿抑郁量 表(HAMD) 评分,监测血清BDNF 和5-HT 水平,以评价舒肝解郁胶囊的作用。结果 治疗组治疗第4 和第6 周HAMD 评 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05)。治疗组第4 和第6 周5-HT 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 组(P < 0.05)。治疗组第6 周BDNF 水平升高显著,且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舒肝解郁胶囊可提高PSD 患者血清5-HT 和BDNF 水平,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
  • 研究论文
    张成锋,任 捷*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药物超敏综合征(DIHS) 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2013 年11 月至2015 年2 月复旦大学附属 华山医院皮肤科病房收治的24 例药物超敏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4 例病例的可疑致敏药物分别为:别嘌呤醇(16 例)、解热镇痛药(2 例)、卡马西平(2 例)、美西律(2 例)、血栓通(1 例) 和柳氮磺胺吡啶(1 例)。患者均以皮疹或发 热为首发症状,于用药后3 ~ 10 周发生,所有患者均出现肝功能异常,此外伴浅表淋巴结大者18 例,肾功能损害者18 例, 白细胞升高者22 例,血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升高者18 例。结论 临床治疗过程中一旦出现发热、全身皮疹伴浅表淋巴结大、 血细胞异常以及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且肝或肾功能受损等内脏损害病例要高度怀疑为DIHS,需立即停用可疑致敏药, 早期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有助于降低这一危重疾病的死亡率。
  • 研究论文
    丁 瑜,陈 岭,曹建芬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改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能否缓解原发性高血压(PH) 患者的肾损害。方法 选取非杓型PH 患者90 例,随机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 例。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早晨顿服,观察组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早晨顿服+ 尼群地平睡 前顿服,治疗为期3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 动态血压及肾功能相关指标( 尿素氮、肌酐、胱抑素和微量尿白蛋白)。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血压降低的同时,血压昼夜节律由治疗前的非杓型变为杓型,同时胱抑素和微量尿白蛋白水平 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尼群地平可改善PH 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异常, 有助于缓解甚至逆转患者肾损害进程。
  • 研究论文
    方登攀,朱 涛,吴 钉*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双氯芬酸钠联合咪达唑仑治疗肾绞痛的临床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80 例肾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 组采用双氯芬酸钠50 mg 塞肛+ 咪达唑仑2.5 mg 肌注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哌替啶50 mg+ 阿托品0.5 mg 肌注治疗。采用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价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VAS 评分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止痛起效时间为(10.9±5.2) min;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7%, 止痛起效时间为(18.2±8.8)min。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为55.3%,治疗组为11.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双氯芬酸钠和咪达 唑仑联合用于肾绞痛镇痛治疗具有良好协调作用,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借鉴。
  • 研究论文
    赵海鸣,冯春宇,朱春燕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丹桅逍遥胶囊联合溴隐亭对高泌乳素血症(HPRL) 患者的疗效。方法 99 例HPRL 患者随机分为丹桅逍遥 胶囊组、联合治疗组( 丹桅逍遥胶囊+ 溴隐亭) 和溴隐亭组,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血清相关性激素水平。结果 丹 桅逍遥胶囊组、联合治疗组和溴隐亭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9%、97.0% 和90.0%,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 比,治疗后三组临床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治疗后血清泌乳素(PRL) 水平显著降低,促卵泡激素(FSH) 和促黄体生成素(LH) 水平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且联合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P < 0.01)。联合治疗 组复发率相对另两组更低(P < 0.01)。结论 丹桅逍遥胶囊联合溴隐亭治疗可明显改善HPRL 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清激素水平, 降低患者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 研究论文
    骆 春,谢正华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骆氏止痛化癥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就诊于本院骆氏妇科接受骆氏止痛化癥汤口服 的患者为治疗组(n=40),同期就诊于本院西医妇科接受米非司酮口服治疗者为对照组(n=26),治疗期两组均不服用其他治 疗子宫内位异膜症的药物,以3 个月为1 个疗程,连续治疗2 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 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88.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治疗前后痛经症状均获得显著改善,但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骆氏痰瘀同治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疗效确切,且复发率低。
  • 综述评论
  • 综述评论
    刘 艺,沈龙海*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骨关节炎潜在的发病机制和软骨不可逆转的损伤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尚无有效改善骨关节炎病情的药物。本文简要概 述细胞外基质降解相关作用靶点,为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 综述评论
    王亚竹,梅兴宇,孙 越,施伟民*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恶性黑素瘤起源于表皮黑素细胞,能利用正常细胞发育途径。近期研究显示,某些基因和通路在黑素细胞特化和维持 及黑素瘤形成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黑素细胞及黑素瘤形成和发展中涉及的信号通路,了解黑素细胞发育过程与 肿瘤发展的联系,揭示黑素瘤靶向治疗近期进展和研究潜力。
  • 综述评论
    苑 影,柯碧莲*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弱视是常见的儿童视觉发育性疾病。对于学龄前期的弱视诊断要考虑到年龄因素对患者视力的影响,避免扩大弱视检 出率。弱视治疗主要包括遮盖疗法、药物压抑疗法、屈光矫正及知觉学习等。治疗效果受弱视程度、依从性和弱视初始治疗 年龄等因素影响。本文回顾弱视的诊断标准以及临床治疗,综述弱视诊治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