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中国药学会
ISSN 1672-9188   CN 31-1939/R   SLYHAA

过刊目录

  • 全选
    |
    医药专论
  • 医药专论
    李欣,李洪锦,孙晓颖,周蜜,马天,李斌,秦万章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银屑病合并糖代谢紊乱( 与2 型糖尿病共病) 其病位在“血”,病性为“血瘀”与“瘀热”;就脏腑理论而言,病性实为本虚标实,脾肾不足、肝失调达为本,痰、湿、瘀互结为标。治疗方面凉血与散瘀配伍使用是关键,同时在血分论治这一核心诊疗体系基础上辨虚实,脏腑失调明显时加脏腑辨证,病理产物明显时辨痰、湿、瘀来源。这一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银屑病共病中医理论体系。
  • 医药专论
    鲁冰,柯细松,向延卫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红斑、鳞屑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易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作为中医传统药物,其有祛风解毒,活血消肿杀虫之功效,在临床治疗免疫相关皮肤病疗效显著。一般认为其作用机制主要与抗炎和免疫抑制等相关,作为炎症和免疫疾病最常见的全身治疗药物之一,在银屑病的临床治疗中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几年雷公藤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医药专论
    史玉玲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免疫相关炎症性皮肤病,至今仍无法根治。近年来,随着生物制剂的出现,银屑病的治疗有了较大的改善。T 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23 及白介素-17,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各种炎性细胞因子为靶向的生物制剂在中、重度银屑病患者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疗效。但随着生物制剂在临床上使用频率增多,患者用药时间延长,临床上可出现生物制剂疗效降低及不良反应频发。生物制剂转换治疗尤为重要,其有效性和不良反应有待进一步观察。本文总结了生物制剂在银屑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为研发针对性更强、疗效更优及不良反应更小的生物制剂提供参考。
  • 医药专论
    姜文成,沈芳,郑淇,高春洁,王明霞,赵淮波,李斌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银屑病的治疗进入生物制剂时代,甲氨蝶呤(methotrexate)仍然是系统治疗银屑病的基础用药之一。本文就甲氨蝶呤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剂量选择、联合用药、有效性及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并对其未来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 研究论文
  • 研究论文
    夏萍,周小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核因子κB 抑制剂α(nuclear factor-κB inhibitor α,NFKBIA) 的表达。方法 收集36 例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及30 例正常切色素痣者的痣旁正常组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 检测组织中白介素(interleukin,IL)-17 和NFKBIA 的表达。同时,培养正常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以100 ng/ml IL-17 干预24 h,qRT-PCR 法检测细胞CC 趋化因子配体20(C-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20, CCL20)、IL-8、β- 防御素1(β-defensin 1,HBD1)、S100 钙结合蛋白A7(S100 calcium binding protein A7,S100A7) 的表达。分别以100、200 及300 ng/ml 浓度的IL-17 干预原代角质形成细胞24 h,qRT-PCR 法检测细胞NFKBIA 的表达。100 ng/ml IL-17 干预原代角质形成细胞0、10、20、30 及60 min,免疫印迹法(immunoblot,western-blot) 检测细胞NFKBIA 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银屑病皮损组织中,IL-17 表达高于正常组织(P < 0.01),而NFKBIA 表达低于正常组织(P < 0.05)。IL-17 干预原代角质形成细胞24 h 后CCL20、IL-8、HBD1、S100A7 等炎症因子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不同浓度IL-17 干预原代角质形成细胞24 h 后,NFKBIA 信使RNA 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 > 0.05),NFKBIA 的表达与IL-17 浓度无明显梯度关系。100 ng/ml IL-17 干预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30 及60 min 时NFKBIA 蛋白表达下降。结论 NFKBIA 在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中表达降低,可能与IL-17 促进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炎症有关。
  • 研究论文
    翁慧兰,易东木,薛金萍,郭萧,杨丽萍,肖凯峰,韩舒敏,吴育婷,谢晓景,黄宁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氨基酮戊酸甲酯(methyl aminolevulinate,MAL) 联合自然光照对咪喹莫特诱导小鼠银屑病样皮损模型治疗效果及血清干扰素(interferon,IFN)-γ、白介素(interleukin,IL)-17A 及IL-4 等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MAL 联合自然光照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免疫机制。方法 将30 只BALB/c 雄性小鼠随机平均分为正常对照组、银屑病模型组及 MAL高、中、低剂量组,每组6 只。采用咪喹莫特乳膏外涂表皮的方法制备银屑病模型。参考银屑病皮损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skin lesion severity index,PASI) 评分观察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皮损动态变化;光镜观察皮损组织病理变化;采用酶联免疫法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结果 MAL联合自然光照各组小鼠皮肤红斑程度、鳞屑厚度、皮肤增厚均小于同期的模型组改变(P < 0.05)。苏木精- 伊红染色显示,MAL 各组小鼠皮肤表皮层较平整,角化不全的细胞明显减少,表皮层厚度低于模型组(P < 0.01)。血清ELISA 检测显示,MAL 组小鼠血清IFN-γ 及IL-17A 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 < 0.01),IL-4 的表达增高(P < 0.01)。结论 MAL 联合自然光照可抑制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炎症爆发的强度及银屑病样皮损的形成,通过降低辅助性T 细胞(T helper cells,Th)1、Th17 相关细胞因子IFN-γ、IL-17A 的表达及增加Th2 相关细胞因子IL-4 的表达,对Th1/Th2 /Th17 细胞的分化进行调节, 发挥抗炎作用。
  • 研究论文
    王瑞平,陈曦,陈洁,李欣,强燕,付晓伶,李斌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临床试验中完全随机设计和配对设计在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过程的差异,提高临床研究人员对两种设计方案的认知和研究分析能力。方法 基于银屑病“凉血潜阳法”临床研究选取100例对象,分别按照“完全随机设计”和“配对设计”的方案进行数据整理,建立模拟数据库,对不同设计的数据库架构、统计分析指标选择和统计分析等内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完全随机设计通过“组别”变量区分试验组和对照组,配对设计通过在变量名上添加(1,0)区分试验组和对照组,变量个数翻倍。完全随机设计和配对设计在统计分析指标选择、统计描述指标、单因素分析和重复测量数据统计分析、数据展示方式和图形选择等方面均存在区别。结论 临床试验研究中,应综合考虑研究设计类型和研究结果的数据分类,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模型和指标,改善临床试验中统计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 研究论文
    胡荣毅,周飞红,周小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自拟方剂凉血消疕汤联合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外用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121 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 = 62) 和对照组(n = 59)。两组均给予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外用,一日1 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凉血消疕汤口服,一日1 剂,两组均共治疗8 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4、6 及8 周评估患者银屑病面积和严重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瘙痒程度评分以评价疗效。结果 疗程早期( 治疗后2 ~ 4 周) 治疗组与对照组PAS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疗程后期( 治疗后6 ~ 8 周)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PASI 评分明显下降(P <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77.42%,对照组总有效率57.63%,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治疗后瘙痒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 0.05);组间比较显示,两组治疗后瘙痒程度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 自拟方剂凉血消疕汤联合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外用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较好,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研究论文
    杨素清,林丽,王姗姗,安月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蜈蚣败毒饮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脂代谢水平的影响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将63 例寻常型银屑病( 血瘀证) 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 例及对照组30 例。治疗组予蜈蚣败毒饮口服,对照组予郁金银屑片口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 及血脂变化,采用相关分析对两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 水平与PASI 评分行相关性评价。结果 两组PASI 评分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 0.05),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后治疗组PASI 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治疗前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 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较治疗前TC、TG 水平降低(P < 0.05),且△ TC、△ TG 水平与△ PASI 评分均呈现出线性正相关性(P < 0.05)。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TC、TG、HDL-C 及LDL-C 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且△ TC、△ TG 水平与△ PASI 评分无线性相关性(P > 0.05)。结论 蜈蚣败毒饮在临床上可有效调控银屑病患者血脂代谢水平,中医学病机可能与其解毒化瘀相关,本研究可进一步丰富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毒”、“瘀”理论。
  • 综述评论
  • 综述评论
    孙晓颖,李洪锦,陈曦,茹意,罗楹,李欣,李斌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银屑病是皮肤科常见的免疫相关性疾病,多种效应T 细胞与调节性T 细胞等参与银屑病的发生发展。共抑制受体免疫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ymphocyte activation gene-3,LAG-3) 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上调,其通过与配体特异性结合影响细胞因子的分泌和细胞增殖,从而发挥抑制T 细胞功能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研究深入和新型主要配体的发现,LAG-3 多维度参与银屑病发病愈发受到关注。本文主要从LAG-3 的免疫学功能及配体研究现状,以及LAG-3 参与银屑病发病机制的进展进行综述。
  • 综述评论
    华亮,周蜜,迮侃,卢怡,李欣,李斌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 主要来源于中胚层,有自我复制和多种分化的潜能。随着研究的深入,其广泛的免疫调节能力日益受到关注。近年来发现,MSC 广泛参与银屑病发生、发展的各个环节,该发现为银屑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与思路。本文对各组织来源MSC 对银屑病炎症发生环节的调节机制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归纳总结近年来中医药干预MSC 与炎症、细胞增殖方面的研究结果,旨在为通过干预MSC 治疗银屑病的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
  • 综述评论
    李苏,杨滢瑶,迮侃,徐蓉,李欣,李斌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寻常型银屑病是皮肤科常见疾病之一,可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及生活。刺络拔罐法是刺络放血与拔火罐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具有养血、活血、疏通经络及调和阴阳之效。刺络拔罐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确切,方法简便易行,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疗的特色和优势,适合在各级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开展。本文回顾了近年来以刺络拔罐法为主,结合耳针、火针、中药熏蒸、中药内服及窄谱紫外线等方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研究,以期为刺络拔罐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综述评论
    周蜜,王一飞,李欣,迮侃,徐蓉,张明,李斌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于白疕病(即银屑病),夏氏外科讲究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提出“血热阳浮”为基本病机,以清热凉血为治疗大法,擅用重镇药物、皮类药物、藤类药物及发散药物,同时注重内、外合治。本文旨在总结夏氏外科诊治白疕病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