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中国药学会
ISSN 1672-9188   CN 31-1939/R   SLYHAA

过刊目录

  • 全选
    |
    医药专论
  • 医药专论
    张妍,张顺宵,李园园,陈月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穴位埋线是临床常用的一种中医外治法,可较长时间刺激相应腧穴,加强疗效。近年来,该疗法被应用于临床多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反馈。现将近年应用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obesity)、糖代谢异常、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性腺疾病、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及甲状腺疾病等疾病的临床应用进行总结,旨在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参考。
  • 医药专论
    赵啸,陈绍华,唐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是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可导致患者尿酸代谢障碍、血清尿酸升高,是引发痛风(gout)的主要危险因素。若治疗不当,可致痛风急性发作,甚至反复发作,造成不可逆的骨质破坏,甚至畸形,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对无症状性HUA,其降尿酸时机、目标水平及相关不良反应仍存争议。西药降尿酸效果明显,但血尿酸达标无法较好地避免痛风复发,且血清尿酸控制过低易发生贫血(anemia)、营养不良等。中医药治疗HUA不仅可有效降尿酸,抑制炎症,缓解痛风症状,还可避免血清尿酸控制过低引发的不良反应。本文对HUA的中西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医药专论
    龚飒,周峰峰,汤似韫,李晓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痰浊是常见的病理产物,同时也是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主要病机,痰浊的产生与肺、脾、肾三脏的输布代谢失常有关。MS病机特点为痰性黏滞,多有兼杂;痰性隐匿,聚散无常。本文从痰浊角度对MS中医发病机制进行总结,旨在为中医药临床防治MS提供理论依据,拓展研究思路。
  • 研究论文
  • 研究论文
    方丽萍,高慧,江山娇,刘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哮喘小鼠肺泡灌洗液(bronchial 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炎性细胞分布和炎性因子白介素(interleukin,IL)-4、IL-5、IL-13及IL-17表达的影响,探索布地奈德治疗哮喘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30只6~8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按数字随机分为哮喘组、布地奈德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卵蛋白腹腔注射和雾化激发构建哮喘模型,布地奈德组于雾化激发前给予布地奈德200 mg雾化吸入。于D21处死小鼠,收集BALF计数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IL-4、IL-5、IL-13和IL-17的表达水平。结果 成功构建哮喘小鼠模型。哮喘组小鼠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布地奈德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7),布地奈德组嗜酸性粒细胞比例略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7)。哮喘组小鼠BALF中中性粒细胞比例与布地奈德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但两组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7)。哮喘组小鼠BALF中IL-4、IL-5、IL-13和IL-17浓度均明显高于布地奈德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7);并且布地奈德组IL-4、IL-5和IL-13浓度也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7);但布地奈德组IL-17浓度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 过敏性哮喘小鼠BALF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主。布地奈德能明显抑制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细胞因子IL-4、IL-5、IL-13和IL-17的表达,但对BALF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和分布影响较小。
  • 研究论文
    贾大鹏,王傅喆,李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以药食两用中药为主的组成中药方健脾祛湿方对胃癌术后早期气虚寒湿证患者的影响。方法 纳入胃癌术后符合气虚寒湿证型且已排气患者68例,采用配对设计方法分为治疗组(健脾祛湿方+西药常规治疗组)和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组)两组,每组34例。观察服药后D1和D3患者的排气次数、排便次数、大便质地及服药2周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和疲乏评分、癌症疲乏量表积分。评价药食两用中药颗粒剂健脾祛湿方对胃癌术后早期气虚寒湿证的影响。结果 服药D3,治疗组患者的排气、排便次数少于对照组,大便质地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气虚证积分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气虚证治疗前后积分差、寒湿证治疗前后积分差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患者的自觉治疗后症状改善率为73.5%(25/34)大于对照组38.2%(13/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癌症疲乏总分、躯体疲乏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祛湿方可加快胃癌术后早期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改善患者气虚寒湿证候,改善患者躯体疲乏,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研究论文
    马天,范斌,王一飞,徐蓉,李欣,李斌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运用经典统计学原理和联系数学集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辨证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系统性收集具有完整资料的340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观察并记录体征、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通过集对分析3种统计学方法,筛选出与银屑病“血热证”相关的中医辨证联系因子(μ),建立银屑病“血热证”临床辨证模型。通过以方测证,在经过凉血潜阳法治疗后,将治疗结局分为痊愈及显著有效(愈显)、有效和无效三大集合,对血热证的临床信息、生化信息进行同、异、反进一步定量分析,从而印证该集对分析数学模型。结果 凉血潜阳法治疗后患者红斑、浸润、鳞屑及面积积分均降低(P<0.05),总有效率85%;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和ZUNG氏自我评定患者生活质量经治疗后显著降低 (P<0.05)。通过联系数学集对分析发现,年龄在30~39岁、舌红、舌紫、苔黄和脉数为银屑病“血热证”主要辨证因子 ;年龄在20~29岁、红斑积分>1.97、脱屑积分>1.78、浸润积分>1.75、面积积分>1.57以及白介素17升高为“血热证”的次要辨证因子。结论 依据各辨证因子的权重结果,确定临床采用凉血潜阳法治疗“血热证”银屑病的主要及次要辨证因子。
  • 研究论文
    赵光峰,葛楠,王家艳,刘德浪,刘卫花,罗兴洪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所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63例伴有ICAS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1)。对照组予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斑块、营养神经及改善循环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疗程14 d,丁苯酞软胶囊,疗程3个月。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4 d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治疗前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治疗后3个月时NIHSS评分和mRS评分,比较两组间的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后14 d及3个月,两组NIHSS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mR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4 d,两组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除观察组有1例一过性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外,两组均未观察到其他不良反应,且未发生脑缺血事件。结论 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可以有效改善ICAS所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血清hs-CRP。
  • 研究论文
    詹晓燕,林玉蓓,胡杰,鲁思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联合输血治疗对慢性贫血患者的疗效及血液学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于我院血液科就诊的108例慢性贫血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56)及对照组(n=52)。对照组接受成分输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EPO治疗。观察两组疗效情况、输血情况(每次输血间隔时间、平均输血量)、Karnofsky功能状态量表评分、EPO、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及铁蛋白水平,血液学指标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EPO、血清铁、总铁结合力、铁蛋白水平及血液学指标(HCT、Hb、RBC)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每次输血间隔时间、Karnofsky功能状态量表评分及血液学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输血量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EPO联合输血治疗对慢性贫血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其贫血状态,恢复血液学相关指标,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 综述评论
  • 综述评论
    孙阿雷,翁亚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原发性肝癌的常见病理类型之一,具有高度浸润性及转移潜能,癌症相关死亡率高。为了提高HCC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需要探索新的生物标志物来协助早期诊断、判断预后及决定治疗策略。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种特殊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其结构高度保守,序列稳定,在人体内含量丰富,可以在转录或转录后调节基因的表达。近年来,研究表明circRNA可以作为HCC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此外,研究还显示circRNA通过调节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及转移的生物学过程在HCC进程中发挥抑癌或促癌作用。本文就近年来circRNA作为HCC诊断以及预后判断生物标志物的潜在作用作一综述,以期为HCC的临床诊疗提供思路。
  • 综述评论
    李文珍,王柳清,刘赞华,张守成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临床上抗抑郁药物也可用来镇痛,常用三环类抗抑郁药物、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及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治疗神经痛等慢性疼痛,但目前有关上述抗抑郁药物如何产生镇痛作用的确切作用机制仍不清楚。临床常观察到抗抑郁药物发挥镇痛作用的起效时间常早于其抗抑郁作用,提示两种药效的作用机制不同。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发现近年来对抗抑郁药物的镇痛作用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动物试验,基于动物疼痛模型的研究发现去甲肾上腺素、蓝斑功能、5-羟色胺及多巴胺等对抑制痛觉信息的传递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这一机制本文作简要综述。
  • 综述评论
    陈贤峰,王抒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是近几十年来临床使用最广泛的消炎、镇痛药物之一,但其也有较多不良反应,如溃疡、消化道出血、肾功能衰竭、心脏病发作和卒中风险增加等。绝大多数NSAIDs会增加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风险,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史的患者。本文拟就NSAIDs与HF风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综述评论
    王傲,王英,李思彤,白彦萍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米诺环素是第二代半合成的四环素类抗生素,临床上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已超过30年。研究显示,米诺环素具有多种不依赖于抗菌活性的生物作用,如抗氧化、抑制免疫细胞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等。在皮肤科中,米诺环素被广泛应用于痤疮、玫瑰痤疮、大疱性类天疱疮及性病等的治疗。本文汇总了米诺环素非抗菌效应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总结米诺环素的非抗菌效应在皮肤科一些常见疾病中的应用,以期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 综述评论
    田磊,贾建浩,刘国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常见心律失常之一,其可并发血栓栓塞、卒中(stroke)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决奈达隆(dronedarone)是近十年来惟一获批上市的、用于长期节律控制的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本文就国内、外AF患者应用决奈达隆的临床效果及经济学评价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决策和医保等相关卫生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 药事管理
  • 药事管理
    周金晶,李岚,李菲卡,白婷婷,韩喆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老年多重用药评估分析我院老年科住院患者多重用药情况及潜在的不适当用药情况,为我院老年患者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老年科住院患者302例,以2019年Beers标准、STOPP/START标准评估老年患者潜在的不适宜用药情况。结果 302例老年住院患者平均年龄(79.68±8.91)岁,平均用药品种(8.14±4.46)种。依据2019年Beers标准评估,89例患者(29.47%)存在潜在的不适宜用药共110项;依据STOPP/START标准评估,84例患者(27.81%)存在不适宜用药共88项;105例患者(34.76%)存在处方遗漏118项。结论 我院老年科住院患者中普遍存在不适宜的多重用药,运用老年综合评估、多重用药评估等手段可进行有效筛查及干预,为指导全院老年患者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