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中国药学会
ISSN 1672-9188   CN 31-1939/R   SLYHAA

过刊目录

  • 全选
    |
    医药专论
  • 医药专论
    张博,丁锦希,陈烨,李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我国已逐渐建立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医保谈判药品准入数量呈上升趋势。但调研数据表明,谈判药品进院困难,参保患者、企业也因此受到一定影响。政策协调性较弱、医院进药动力不足是造成医保谈判药品进院难的主要原因。为此,国家出台了“双通道”管理机制的有关意见,以保障参保患者福利及医保谈判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从医保谈判药品进院难的现状、后果、原因入手,阐明“双通道”管理机制的必要性,并聚焦于“双通道”新通道——社会药房供给模式,提出“双驱动,八步走”的实施方案。
  • 医药专论
    韩晓睿,丁锦希,李伟,陈烨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家明确将部分社会药房纳入谈判药品的供应保障通道,与医院供给通道一起形成谈判药品“双通道”供应机制。“双通道”药品数量过多则管理难度增大,数量过少则政策效果不足。本文基于国家医疗保障部门指导意见与地方实践经验,总结“双通道”药品的遴选标准,探究“双通道”与各统筹地区的特药、门诊慢特病管理衔接模式,明确“双通道”政策实施路径。
  • 医药专论
    陈一,丁锦希,陈烨,李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实施过程中,谈判药品在院外完成处方调配、供应、使用和监管行为,脱离了医院治疗控制系统和费用控制系统,存在较大的用药安全风险和基金控费风险。本文提出“两职能、一资质”管理模式,即完善DTP(direct to patient,即直面患者)药房“用药管理”“审核管理”两项管理职能,以控制用药风险和基金风险;实施“DTP药房资质认证管理”资质遴选模式,强化DTP药房药学服务专业性,推进DTP药房成为“双通道”药品供应的主要端口,做好与患者、医生、供应商及医保经办管理方等多方主体配合协调,充分发挥DTP药房的前端驱动力。
  • 医药专论
    李轶,丁锦希,李伟,陈烨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医保谈判药品落地难的问题,保障患者福利,国家出台“双通道”管理政策。在“双通道”社会药房供给模式下,注射剂用药风险高、现有输注渠道受阻且院外循环脱离院内控制系统,“双通道”谈判药品的输注管理亟待完善。近年来,多地探索建设日间病房输注中心,可有效弥补院外输注管理的关键问题。本文从设施建设与流程管理两方面分析输注中心管理模式,结合政策内容与各地探索成果,总结典型经验,出具完善建议。
  • 医药专论
    刘美志,沙雯君,高洁,冼秋花,雷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糖尿病血管病变(diabetic angiopathy)的防治对于降低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致残率、致死率具有重要意义。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植物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及抗凋亡等作用,可一定程度上保护血管组织,在DM的治疗中前景可观。为深入了解白藜芦醇防治DM血管病变的作用机制,本文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临床DM血管病变的干预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医药专论
    张晟,张顺宵,王华,李园园,陈月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饮食与健康关系密切,通过饮食疗法防治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前景良好。既往许多大型临床研究证实,饮食干预可预防甚至逆转DM的进展。基础研究亦探索了饮食疗法改善DM的相关机制。限食疗法、饮食结构调整、进餐顺序调整都可达到改善血糖的目的。探究饮食结构与DM相关血管病变间的联系,基于饮食和营养靶向菌群以防治DM亦具有较大潜力。同时,中草药作为膳食补充剂应用于临床,仍需更多临床证据支持。本文将针对既往饮食疗法干预DM的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治DM提供参考。
  • 医药专论
    冯圣钰,杨华,邹冉,娄力韦,潘桂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ial neuropathies,DPN)是糖尿病神经病变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亦为糖尿病较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近年来,中医药在DPN治疗方面取得了优异疗效。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医治疗DPN的研究进展,以期为DPN的治疗提供更多样化的方法。
  • 研究论文
  • 研究论文
    杨雪莲,江梅,来小音,蔡丽瑛,计海峰,李龙宣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神经源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neuroserpin,NSP)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使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治疗的影响和机制。方法 构造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CAO组、1 h tPA组(再灌注1 h MCAO+tPA)、1h tPA+NSP组(再灌注 1 h MCAO+tPA+NSP)、4 h tPA组(再灌注4 h MCAO+tPA)及4 h tPA+NSP组(再灌注4 h MCAO+tPA+NSP)。采用改良神经严重性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 severity score,mNSS)、Rota-Rod电机测试评估大鼠神经功能改变,采用干湿法和TTC染色评估大鼠脑水肿和脑梗死面积,采用伊文思蓝染色法、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Eosin,HE)染色法检测大鼠血脑屏障完整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脑组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的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甲苯胺蓝染色检测脑组织中半胱门冬氨酸蛋白酶(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Caspase)-3、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ell lymphoma factor 2,Bcl-2)的表达以及脑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mNSS结果显示,1h tPA+NSP组及4 h tPA+NSP组(联合干预组)分别低于1 h tPA组和4 h tPA组(P<0.05)。Rota-Rod电机测试结果显示,各联合干预组分别长于1 h tPA组和4 h tPA组(P<0.05)。各联合干预组脑水肿体积和脑梗死面积均优于相同再灌注时间单纯tPA干预组。各联合干预组MDA含量低于相同再灌注时间单纯tPA干预组(P<0.05),各联合干预组SOD及GSH-Px活性高于相同再灌注时间单纯tPA干预组 (P<0.05)。各联合干预组Caspase-3表达低于相同再灌注时间单纯tPA干预组(P<0.05)。各联合干预组Bcl-2表达高于相同再灌注时间单纯tPA干预组(P<0.05)。结论 NSP可以改善tPA干预后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其机制可能是NSP减弱了脑缺血时血脑屏障的损伤和氧化应激反应。
  • 研究论文
    肖洪斌,欧少君,李成碧,罗娟,王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胆道梗阻再通大鼠肝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9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组,A组为假手术组(n=25),B组为梗阻性黄疸模型组(n=25),C组为梗阻性黄疸模型+胆道再通+生理盐水干预组(n=22)、D组为梗阻性黄疸模型+胆道再通+EPO干预组(n=22)。C组、D组胆道再通术后持续给药,干预1周,实验后检测肝功能(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炎性因子(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红细胞计数,对比3个模型组疗效,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结果 干预1周后,D组疗效优于C组(P<0.05)。治疗前,B~D组肝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干预1周后,B~D组肝功能指标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1周后,A组、C组、D组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水平低于B组,D组低于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1周后,A组谷草转氨酶水平低于B~D组,C组、D组低于B组,D组低于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4组组间炎性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与干预1周后,B~D组组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1周后,C组、D组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B组,D组低于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4组红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后,A~C组红细胞计数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后,D组红细胞计数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1周后,D组红细胞计数水平高于 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促进红细胞分泌,抑制炎性因子,帮助胆道梗阻再通大鼠肝功能的恢复。
  • 研究论文
    俞骏仁,陶敏芳,俞传芳,郭澄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某医院实施持续性药物动态监测的措施后对临床科室用药的影响。方法 以上海市某三甲医院的临床科室为研究对象,利用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的报表数据,建立倍差法模型,以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为实施前,自2019年9月起,部分实施持续性药物动态监测的科室归为干预组,仍实施常规处方点评的科室归为对照组,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为实施后,用回归法评估持续性药物动态监测对临床科室用药的净效应。结果 实施持续性药物动态监测后,住院费用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均次药费降低(P<0.05),次均耗材费上升(P<0.05),同时用药结构发生变化,住院辅助类药物使用率及抗菌药物使用率降低,集采药物数量占比上升(P<0.05)。结论 提示了医院持续性药物动态监测基本符合公立医院改革及考核目标,形成了院内可推广的经验,但科室耗材费用上升需要通过多部门联动服务管理。
  • 研究论文
    王瑞平,施鹏,李俊,徐天宇,高深甚,刘文豪,钱碧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市级医院临床研究中心的建设现状和临床研究中心为临床研究项目负责人提供临床研究服务情况,为推进医院临床研究中心内涵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35家市级医院临床研究中心负责人和市级医院临床研究项目负责人345例,应用问卷星收集相关信息。应用SAS9.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5家市级医院均已成立临床研究中心,22家医院设置为一级处/科(62.86%),配置专业人员数的中位数为10例[四分位间距(interquartile range,IQR):6~19]。市级医院临床试验管理系统、电子数据采集系统、中央随机化系统、生物样本库、研究型病房的建立比例分别为68.57%、71.43%、31.43%、82.86%和68.57%。345例临床研究项目负责人获得“临床研究方案设计”“统计分析”“临床研究随机化”服务的比例分别为67.25%、58.55%和41.74%;而对“临床研究方法学培训”、“创建数据库”“统计分析”“CRA协助项目质控” “经费管理和审计”“CRC协助数据采集”需求比例分别为94.78%、78.55%、68.99%、62.32%、48.12%和42.61%。结论 市级医院临床研究中心建设情况整体良好,但部分医院仍存在专业人员配置不足,信息系统建设滞后及临床研究方法学支撑不足等问题,今后需加强临床研究服务内涵建设。
  • 研究论文
    刘佳玉,折哲,龚亚斌,刘丹,赵志翔,唐斌擎,石克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黄芩咳喘散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辨属肺脾气虚证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支气管哮喘肺脾气虚证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联合黄芩咳喘散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联合黄芩咳喘散模拟剂穴位敷贴治疗。治疗6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包括咳嗽或喘息、气短或胸闷、神疲乏力、自汗、易感冒、纳呆或食少、胃脘痞满或腹胀或便溏)、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E水平、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和呼气流量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以及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2.98%,高于对照组的63.04%(P<0.05)。治疗组患者的咳嗽或喘息、气短或胸闷、神疲乏力、自汗、易感冒、纳呆食少和痞满腹胀便溏7项症状的单项积分和总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而对照组仅咳嗽或喘息、气短或胸闷、神疲乏力、易感冒、纳呆食少及总分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后,治疗组各单项积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ACT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和血清IgE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EV1和PEF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PEF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黄芩咳喘散治疗支气管哮喘肺脾气虚证疗效确切,可更好地缓解相关症状并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减轻气道炎症。
  • 研究论文
    甄琴,杨嘉颖,顾丽萍,王育璠,周毓旻,吴惠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在接受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后的糖脂代谢相关指标转归及达标情况,并深入分析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national standardized metabolic management center,MMC)和上海市松江地区MMC(1+X)模式对区域性DM慢性疾病管理模式的推动作用。方法 纳入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MMC随访半年的DM患者1 593例,随访1年的DM患者958例,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松江地区MMC(1+X,1为MMC中心,X为基层社区医院)社区的DM患者21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收集我院MMC的DM患者基线时期、随访半年及1年后、社区的DM患者基线时期及随访半年后的一般资料、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及其达标率,比较上述指标转归及达标情况。结果 在我院MMC接受管理的DM患者中,与基线时期比较,随访半年及1年后的血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管理前均下降,且较基线时期差异分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指数无明显变化(P>0.05);所有患者代谢指标达标率明显改善,随访半年及1年后血糖达标率明显升高(P<0.05);所有患者血脂达标率升高(P<0.05);血压、体质量达标率无明显变化(P> 0.05);管理半年及1年后综合达标率升高(P<0.05)。在松江地区MMC(1+X)社区患者中,随访半年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下降(P<0.05);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指数无明显变化(P>0.05);血糖、血压、血脂达标率均有上升,综合达标率及BMI达标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MMC管理模式可显著改善DM患者糖脂代谢指标,将该管理模式推广至松江各社区和基层单位,即MMC(1+X)管理模式,有望有效地推动松江区域性慢性疾病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价值。
  • 研究论文
    刘玉,王凯文,杨之泠,袁逸帆,焦丽静,龚亚斌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小青龙汤合四君子汤加减联合穴位敷贴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痰湿蕴肺型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痰湿蕴肺型咳嗽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予小青龙汤合四君子汤加减,配合穴位敷贴,对照组予西药盐酸氨溴索片口服,各治疗2周。治疗前后对比咳嗽视觉模拟评分、中医临床症候、细胞因子、安全性等指标,并记录止咳起效时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43%,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咳嗽视觉模拟评分下降(3.54±1.92)分,对照组下降(2.17±1.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止咳起效时间为(3.48±1.36)d,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在中医临床症候评分的总分、咳嗽、咯痰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白介素2受体(interleukin 2 receptor,IL-2R)、IL-6及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小青龙汤合四君子汤加减联合穴位敷贴治疗肺癌术后痰湿蕴肺型咳嗽有效,相较对照组,可以明显缩短止咳起效时间,改善咳嗽症状,且安全性良好,可以补充临床上肺癌术后咳嗽治疗方案的欠缺。
  • 研究论文
    李捷,成仲,孔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tumor necrosis factor associated protein,CTRP)3、胰高血糖素样肽(glucagon like peptide,GLP)-1、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PTP)1B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8例T2DM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65)及对照组(n=63)。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艾塞那肽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CTRP3、GLP-1、PTP1B、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PG)、2 h血糖(2hF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85%、7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TRP3、GLP-1、PTP1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TRP3、GLP-1明显升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TP1B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FPG、2hFPG、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PG、2hFPG、HbA1c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TC、TG、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C、TG、LDL-C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5.38%、26.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T2DM中应用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CTRP3、GLP-1及PTP1B水平。
  • 研究论文
    达振强,马晓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蒙脱石散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中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5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n=53)及对照组(n=52)。研究组给予蒙脱石散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G、IgA、IgM、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interleukin,IL)-6、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临床症状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45%、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IgG、IgA、Ig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gG、IgA、IgM较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RP、IL-6、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CRP、IL-6、PCT较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呕吐、发热、腹泻及腹痛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77%、7.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中应用蒙脱石散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免疫功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