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中国药学会
ISSN 1672-9188   CN 31-1939/R   SLYHAA

过刊目录

  • 全选
    |
    医药专论
  • 医药专论
    张玲琳,柳小婧,张云凤,王秀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寻常痤疮(acne vulgaris) 是一种毛囊皮脂腺单元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青年人群,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 临床上多根据皮损性质将痤疮分为轻、中、重度分级治疗。近年来,5-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5-aminol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ALA-PDT) 被广泛应用于中、重度寻常痤疮的治疗。本文简要综述了ALA-PDT 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 进展,重点关注光源与照光方式的优化,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医药专论
    范娅琦,刘业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甲下黑素瘤(subungual melanoma)是起源于甲母质的恶性黑素瘤(malignant melanoma),属于肢端恶性黑素瘤,临床症 状多表现为皮损较宽、颜色不均的甲黑线或甲下边界不规则的斑片。由于存在诊断延迟,常导致病情进展,预后不佳。晚期 甲下黑素瘤可发生转移,危及患者生命。本文在国内外近期文献及诊疗指南基础上,结合临床诊疗现状,阐述甲下黑素瘤流 行病学、临床表现、临床评估及诊治进展,为早期诊断及规范治疗提供参考。
  • 医药专论
    徐明圆,华亮,陈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白癜风(vitiligo) 是一种获得性慢性皮肤黏膜色素脱失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患者需接受长期治疗。天然药用产物 (natural heallth products,NHPs) 因其相对安全,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目前,草药、营养剂、氨基酸及脂肪酸类NHP 在抗白癜风研究方面有一定新进展,并结合现代医学进行了发病机制的研究。本文将结合近年来NHP 在抗白癜风方面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 研究论文
  • 研究论文
    谭静文,刘思禹,闻轶旸,高志琴,杨 虹,杨连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国产蜂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成分,并检测其体外抗白念珠菌活性。方法 萃取蜂胶,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分析设备鉴定结构,最后利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检测,得到黄酮类化合物对白念珠菌的体外抗真菌活性。结果 从国产蜂胶中共分离出11 种有机成分,其中4 种为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短叶松素、杨芽黄素、白杨素及3- 乙酰短叶松素,占所有活性成分的43.6%。体外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以上4 个化合物对白念珠菌均有体外抗菌作用,其中杨芽黄素体外抗菌效果最佳。结论 蜂胶在临床进行抗真菌治疗或辅助抗真菌治疗中有较大应用潜力,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研究论文
    彭琛,丁杨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网络药理学为基础,阐明二妙丸治疗特应性皮炎的多组分、多靶点、多途径作用机制。方法 二妙丸的主要化学成分和靶标来源于TCMSP 数据库。选择二妙丸靶点与多个数据库中特应性皮炎相关靶点的重叠靶点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构建PPI 网络,阐明和分析蛋白- 蛋白相互作用。将主要药物作用靶点导入Metasscape 平台,进行生物学功能及通路富集分析。CytoScape3.8.0 构建并分析成分- 靶点- 通路网络。结果 确定了29 个具有治疗特应性皮炎作用的活性化合物。其中,关键化合物为β- 胡萝卜苷、β- 谷甾醇、异延胡索单酚碱、氢化小檗碱和原阿片碱等,PTGS2、PTGS1、SCN5A、RXRA、 PRKACA、HSP90AA1、ADRB2、KCNH2 及CHRM1 被确定为二妙丸治疗特应性皮炎的关键靶点。通过GO 和KEGG 分析,发现二妙丸治疗特应性皮炎的潜在机制涉及多个生物学过程和通路。结论 二妙丸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减轻特应性皮炎症状体征。本研究表明,网络药理学方法可以从整体角度揭示中医中药的作用机制。该发现为二妙丸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探索二妙丸的潜在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方向。
  • 研究论文
    周静,史玉玲,王宇,高芸璐,丁杨峰,王瑞平,张莹,赖永贤,陈裕充,朱全刚,李斌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复方侧柏酊治疗斑秃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收集我院2020 年6 月到2021 年5 月的斑秃患者60 例,随机分入治疗组(n = 30) 和对照组(n = 30),治疗组一日2 次外用复方侧柏酊,对照组一日2 次外用市售5% 米诺地尔酊,两组均治疗24 周。运用脱发严重程度评定量表(SALT) 评估两组治疗前后SALT 较基线变化的百分率,比较两组达到SATL50 的患者人数,观察治疗前后不良反应,评价复方侧柏酊治疗斑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基线SALT 评分(39.93±21.91),对照组基线SALT 评分(40.25±20.1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此外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合并白癜风、甲状腺疾病等共病方面,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终点(24 周),治疗组(n = 25,83.33%) 中达到 SALT50 的受试者显著多于对照组(n = 14,50.00%)。卡方检验结果表明使用复方侧柏酊治疗能显著改善斑秃的严重程度 (P < 0.05)。结论 复方侧柏酊治疗斑秃安全有效,具有大规模临床推广的价值。
  • 研究论文
    陈文娟,彭琛,高芸璐,李星子,史玉玲,丁杨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回顾性分析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及对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5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在上海市皮肤病医院住院期间采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比较治疗前后血脂代谢水平[ 包括甘油三酯 (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1 和载脂蛋白B] 及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 评分。结果 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显著,平均PASI 评分治疗前为15.30[12.00, 19.65],在治疗后12、24 及52 周分别为1.20[0.20, 3.65]、1.20[0.60, 3.40] 和2.40[1.70, 8.15] 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TG、载脂蛋白A1 在治疗后12、24 及52 周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HDL-C 水平治疗后12 周相比于基线短暂升高,继续治疗逐渐恢复至基线水平。而TG、LDL-C 及载脂蛋白B 治疗前后并未发现明显改变。结论 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优越,上调银屑病患者的HDL-C 和载脂蛋白A1 水平,对银屑病炎症有保护作用;同时也可一定程度上调TG 水平,对银屑病患者的血脂代谢有明确的影响。
  • 研究论文
    赵淮波,沈芳,郑淇,王明霞,高春洁,谢韶琼,姜文成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 患者采用电针针刺督脉穴、夹脊穴、背俞穴的治疗效果,比较三种穴位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入组的120 例PHN 患者随机分成A、B、C、D 四组,每组30 例。其中,A 组口服普瑞巴林胶囊治疗;B、C、D 三组在A 组的基础上分别加用电针针刺督脉穴、夹脊穴、背俞穴治疗。观察和比较治疗前后四组患者的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失眠情况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 评分。结果 A、B、C、D 四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96.7%、96.7%、93.3%。B、C、D 三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 组(P < 0.05),而B、C、D 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B、C、D 四组在T1 至T4 时间点的VAS、PSQI 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T0 时间点(P < 0.05),B、C、D 三组较A 组更优(P < 0.05) ;四组在T1、T2、T3、T4 相同时间点的VAS、PSQI 评分比较,B、C、D 三组显著低于A 组(P < 0.05) ;B、C、D 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电针针刺治疗督脉穴、夹脊穴、背俞穴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在改善PHN 患者疼痛、失眠方面效果显著,疗效均优于单独口服普瑞巴林;电针针刺在脊神经分布范围内均有效。
  • 研究论文
    邬宗周,章伟,周丽华,刘婵娟,沈逸萍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高频聚焦超声联合双极射频治疗对女性腹部脂肪肥厚和皮肤松弛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 年6 月至2021 年5 月在本院采用高频聚焦超声联合射频技术进行腹部融脂紧肤治疗的女性病例,按照是否有妊娠分娩史分为妊娠分娩组和无妊娠分娩组,所有患者均接受3 组次治疗,1 次高频聚焦超声和1 次双极射频治疗为1 组,每次治疗间隔1 周,交替进行。在治疗前和最后一次治疗后2 周测量脐周腹围和最粗腹围,并对患者的治疗结果满意度评分。结果 妊娠分娩组和无妊娠分娩组治疗前后的脐周腹围、最粗腹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有无妊娠分娩组患者治疗满意度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高频聚焦超声联合双极射频治疗是减轻腹部皮下脂肪和紧致皮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研究论文
    高延瑞,谈益妹,刘小萍,张洢祎,邹颖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探讨健康皮肤表面皮肤菌群和皮肤屏障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招募健康女性受试者100 名。每个受试者选取眉间、肘窝、虎口共3 个部位,分别进行水分(capacitance,CAP)、表皮失水率(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油脂(sebum, Seb) 和pH 非创检测,并进行菌群检测(Sa,Se,La,Maf,Pa,Pse),分析皮肤屏障功能与菌群定植的相关性。结果 眉间部位Sa 阳性组TEWL 高于阴性组(P < 0.05),肘窝部位Sa 阳性组TEWL/ 水分比值(T/C) 高于阴性组(P < 0.05),Maf 阳性组TEWL 高于阴性组(P < 0.05),Pse 阳性组TEWL 和T/C 低于阴性组(P < 0.05) ;眉间部位高屏障组Maf 的阳性率低于低屏障组,高屏障组Pse 的阳性率高于低屏障组(P < 0.05),肘窝部位高屏障组的Maf 阳性率低于低屏障组(P < 0.05),虎口部位高屏障组的Se 阳性率高于低屏障组(P < 0.05)。结论 正常皮肤表面,不同菌种对皮肤屏障功能的作用不同。Sa、 Maf 可能与皮肤屏障受损相关,Se、Pse 对皮肤屏障可能有保护性作用,La、Pa 与皮肤屏障功能未见明显相关性。
  • 研究论文
    王瑞平,陈思婷,位磊,蒯仂,孙晓颖,李欣,于宁,强燕,李斌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银屑病与吸烟、饮酒的关联性,为银屑病患者的健康宣教和后期危险因素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整合2020 年6 月至2021 年5 月银屑病专病门诊数据和“上海慢病人群队列”社区居民调查数据,应用 SAS9.4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20 例银屑病患者平均年龄(44.74±11.29) 岁,36 698 名社区居民的平均年龄(56.36±11.29) 岁;银屑病患者的吸烟率和现在吸烟率分别为25.83% 和22.92%,饮酒率和现在饮酒率分别为16.94% 和15.14%。多因素分析显示,银屑病患者吸烟率(OR = 3.63,95%CI :2.65 ~ 4.99),现在吸烟率(OR = 4.77,95%CI :3.38 ~ 6.73) 明显高于社区居民;饮酒率(OR = 1.87,95%CI:1.40 ~ 2.52) 和现在饮酒率(OR = 2.38,95%CI:1.72 ~ 3.30) 也明显高于社区居民。结论 上海地区银屑病患者吸烟率和饮酒率高,吸烟、饮酒与银屑病发病存在关联。建议开展健康宣教,提高银屑病患者对吸烟和饮酒可增加银屑病复发风险和疾病严重程度的认知,帮助患者积极戒烟和戒酒,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 研究论文
    朱建宇,石超,杨德刚,景志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麻风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我国大规模的人口迁徙给上海市的麻风病防控带来了新的挑战。分析2000 年至2019 年上海市新发麻风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上海市2000 年至2019 年报告的新发麻风病例的人口学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研究,重点关注流动人口麻风病例。结果 上海市2000 年至 2019 年共诊断新发麻风病例145 例,其中户籍居民病例16 例(11.03%),流动人口病例129 例(88.97%)。流动人口病例分别来自国内15 个不同省份。流动人口病例比户籍居民病例更年轻(P < 0.001)。流动人口病例从症状出现到确诊的滞后时间中位数为24 个月,明显长于户籍居民病例( 中位数10.5 个月,P < 0.001)。从首次就诊到确诊,流动人口病例( 中位数 22 个月) 比户籍居民病例( 中位数9.5 个月,P < 0.001) 的滞后时间更长。91.03% 的新发麻风病例都曾被误诊。结论 2000 年至2019 年上海市的新发麻风病例以流动人口为主。由于误诊,麻风病病例往往经历较长时间延误才得以确诊,这可能对麻风病的防控产生不利影响。
  • 综述评论
  • 综述评论
    王明霞,彭艳,郑淇,高春洁,赵淮波,谢韶琼,姜文成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促进血管新生、改善微循环是创面修复的重要环节,因而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应以促进微循环为主,在早期改善受损皮肤的血流状态和微循环,减少血栓形成以及炎性因子聚集,促进血管新生,提高蛋白表达水平。本研究就丹参、血竭、水蛭素、黄芪、黄蜀葵花以及其他具有改善微循环作用的中药及中药单体对于创面愈合的药理和临床研究做一综述,分析影响创面愈合的相关因素,对进一步探索安全高效的临床治疗药物有参考意义。
  • 综述评论
    丁芳苑,邹丹阳,卢馨莹,叶美萍,周平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淋病是由淋病奈瑟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 引起的化脓性炎性性传播疾病,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及严重后遗症。抗 菌药物是治疗淋病的主要手段。然而,世界范围内淋病奈瑟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逐年严峻,甚至出现对一线治疗药物头孢 曲松和阿奇霉素同时耐药的菌株。对淋病奈瑟球菌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对淋病防治 工作至关重要。本研究就常见的淋病奈瑟球菌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 综述评论
    陈雪雯,陈裕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雄激素性脱发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发病年轻化趋势明显。毛发移植术是雄激素性脱发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毛囊单位提取移植术(follicular unit extraction,FUE) 是目前主要的毛发移植手术方式。FUE 的毛囊存活率受医生操作技术和经验的影响,涉及毛囊提取、毛囊分离以及毛囊种植等方面。毛囊存活率是影响手术效果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将从以上几方面对 FUE 中的机械损伤与毛囊存活进行讨论。